一、事件 复合铜箔产业化的核心驱动要素是安全性、低成本以及轻量化。在锂电池大规模扩产和产品性能提升的背景下,复合铜箔有望凭借其高安全、低成本、兼容性强等性能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打开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。随着企业近几年不断的技术研发、设备改造、产线调试、试产试用验证等,复合铜箔产业化加速。 二、简介 复合集流体是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,将其双面堆积上铜/铝分子的复合材料。采用“金属-高分子材料-金属”三层复合结构,通过真空蒸镀、磁控溅射等方式在高分子PET/PP膜表面形成纳米级金属,再通过水电镀将金属层沉积增厚到1μm以上。 复合铜箔具有五大优势,有望逐步实现对传统电解铜箔的替代:1)高安全:高分子层是不易断裂的绝缘材料,受热会发生断路效应,大大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;2)高比能:高分子层质量更轻,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加,能量密度可提升5-10%;3)长寿命:高分子材料膨胀率更低,表面更均匀,可使电池寿命延长5%;4)低成本:潜在成本相比传统箔材理论上可降低50%以上;5)强兼容:可广泛应用于消费、动力、储能电池等领域。 复合铜箔处于量产前夜,商业化难点在于降本。目前复合铜箔已形成完整产业链,上游为原材料+设备厂商,中游为铜箔制造厂商,下游包括动力、消费、储能电池厂。目前由于在制备工艺、设备生产速度、良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点,复合铜箔制造成本仍高于电解铜箔,成为限制其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因素。未来随着设备迭代、工艺技术不断完善,复合铜箔降本空间大。假设磁控溅射设备速率提升至15m/min,电镀设备速率提升至13m/min,良率提升至90%,预计规模量产情形下复合铜箔生产总成本可降至2.88元/m2,较传统铜箔生产成本低25%以上。 三、市场 复合铜箔产业化加速推进,看好复合集流体的未来前景,建议关注年中的第二轮循环测试结果,若顺利年底至24年上半年开启规模放量,可以考虑把握三条主线:终端性能提升的电池厂商;2)量产在即的制造厂商;3)订单先行的设备厂商。 产业化初期,复合铜箔生产总成本为3.29元/m2,其中,制造成本占比达34%。未来随着设备生产效率以及良率提升摊薄固定成本,假设产品良率提升至90%,磁控溅射设备生产速度提升至15m/min,电镀设备生产速度提升至13m/min,预计规模量产情形下,复合铜箔生产总成本可降至2.88元/m2,其中,制造成本占比有望降至24%。 2025年复合铜箔市场空间有望突破291亿元。 |
【风险提示】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所提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所引述机构或个人的观点、言论、数据及其他信息仅作参考和资讯传播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|
黑名单|实名认证|黑名单|好网民倡议书|跟帖评论管理|版权声明|24KRMB ( 鄂ICP备19016902号 )
GMT+8, 2023-11-29 06:45 , Processed in 0.271909 second(s), 24 queries , Gzip On.
Copyright © 2012-2023 24KRMB.COM
Powered by LS-WFF(v1.8) GUI: 231128